010-58220201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及媒体资源 > 集团内刊 > 04期

“生命第一”的信仰 记京东中美医院急诊科吴晓东主任

在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医护人员也在不断调整心理状态。从前,我们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,可疫情来了,我们承担了守护好第一道防线的重任。无论身在何处,我们的信仰不会变,永远都是“生命第一”!只要能够守护人们生命健康,哪里需要我们,我们就在哪里。

文/编辑 曹霖/吴娜
《美谈(第四期)》第04期

生命,宛若一张单程票,当我们踏上这趟旅程,便无法回头。无数作家、学者都来描写生命,歌咏生命,感动于它的宝贵与脆弱,欣喜于它的精彩与丰富。然而,真正能延长我们这趟旅程,真正能挽救生命这一客观本体的,也许,只有医者……

 

当我以“生命”这个话题采访中美急诊科吴晓东主任时,她毫不犹豫的说出四个字——“生命第一”。这应该就是急诊科的特色,一句话直击人心,简单又直给,不需要任何华丽辞藻的修饰,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解释与论证,却直接道出了医者仁心,更道出了一位急诊人对生命的体悟。

 

让我们一起通过吴晓东主任的视角,去看一看将“生命第一”作为人生信仰的医者,白衣铠甲之下,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精神密码?

 

Q:作为中美急诊科主任,您负责大量的急诊相关工作,您平时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?

吴晓东:急诊早上07:45交班,我05:30起来,先去核酸检测点,看做核酸排队的人多不多,再去急诊看看,急诊每天的通行量一般在2000以上,看看有没有特殊情况,有事就随时处理。急诊工作需要一个好身体,没有好身体,撑不住,所以我每天锻炼,早上坚持走步三五公里。急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,从开始交班,就进入了工作状态,因为随时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,并且只要患者有需求,不管长途、短途,我们都承接转运,急危重症要求2分钟之内出车,我们做到一分钟之内出车,甚至50秒出车。

 

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,急诊的工作以急诊急救为主,外加政府的保障工作,社会健康人群的培训,三河市一些急救人员的培训等。总的来说,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时间不确定,有时候可能凌晨2点多接了一位患者,忙到早上四五点,洗洗吃个饭,回来接着上班。晚上12点之前总是不敢睡觉,担心有突发情况,心一直悬着。因为晚上睡不好,中午午睡变成了我的主要休息时间,但是午睡被打断,也是常有的。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0814.png 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0947.png 

 

Q:在急诊工作这么多年,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病例?

吴晓东:大约3年前,有个患者,早先在北京做过介入手术,胸痛,到医院就喊:救命啊,我胸痛!大家赶紧到抢救室抢救,一检查急性心肌梗死,刚要送去ICU,这个患者心脏就停跳了,马上组织抢救,抢救了41分钟,恢复了自主心跳,复苏成功了!大家不约而同的大声欢呼。现在这个患者能正常生活,还给我们送了锦旗,每年过年过节都问候我,说没有你就没有我,这就是生命的奇迹!

 

在急诊,有汗水、有惊喜,还有激动,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守护。生与死之间,我们医护工作者是挡在死神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,坚持不放弃,我们与患者共同奋战。急诊确实会有一些急危重症的患者,人生命危急的时候,会有濒死的感觉,求生欲特别强烈,这个时候,医生和患者心情是一样的,尤其救治的时候,其实医生比患者家属还着急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045.png 

 

还有一次接送患者也很难忘,那次是最远的长途转运,要到酒泉,人手不够,我一个人又当医生又当护士,带着两个司机,一直扛了26小时。沿途两个司机能倒班,但我就一个人,应该备一个护士,但是当时实在没有人。当时没有觉得多苦、多难熬,后来回想起来,还挺佩服自己。

 

Q:您认为一位急诊医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?对于培养急诊人才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看法?

吴晓东:对急诊人员,我的要求是不会就学,其他科室是纵向发展,急诊是横向发展,急诊要走全科路线,因为急诊需要快速解决、快速处理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114.png 

 

急诊人需要什么呢?急诊人需要控场的能力。我们经常说医务人员是崇高的,是最可爱的人,但是患者来急诊的时候往往很着急、脾气不好,因为太着急了,可能出口就是辱骂,我们要控制住这个场面,给患者看了病,消了气。

 

急诊急救就是救死扶伤,生命第一,需要有爱心,博爱的爱心,爱护的是众生。

 

Q:疫情期间,您带领急诊团队,承担了相当重量的疫情防控工作,能否请您具体分享一下?

吴晓东:最开始的采核酸任务,就是由急诊承接,一天八九百人次,三天以后,突然暴增至1000多人,于是成立了核酸采样点。急诊承接团检核酸,货运点、学校、幼儿园等,我们去了特别多的地方采核酸。同时,我们要协助政府为密接人员到家采集核酸,也曾支援石家庄的核酸采集。疫情最重的时候,廊坊新冠患者的转运,急诊也派人参加,另外,针对从国外回来的人员,成立了接机小组,这个小组一共11个人,5个司机,6个医护,吃住都在医院,不允许回家,半封闭状态。

 

在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医护人员也在不断调整心理状态。从前,我们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,可疫情来了,我们承担了守护好第一道防线的重任。无论身在何处,我们的信仰不会变,永远都是“生命第一”!只要能够守护人们生命健康,哪里需要我们,我们就在哪里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141.png 

Q:急诊、疫情防控两头抓的日子里,您个人感受最大的压力是什么?

吴晓东:压力最大、感觉最难的时候,就是在“接机小组”为境外回国人员采集核酸, 时候疫情最严重,还赶上我70多岁的老母亲腰椎骨折的时候。母亲骨折比较严重,我也没回去,因为疫情当前,我担心急诊有突发事件,天天看电视关注新闻,心里的那根弦绷得很紧很紧。在疫情当前的紧要关头,个人的事,再急也顾不得了。其实不仅我如此,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是这样。大家都面对很大的压力,这就是我们这个职业的特殊性,入行之初就已经最好了心理准备。

 微信图片_20220407141719.png

吴晓东主任并不会针对急诊科的工作高谈阔论,她以最平实的语言,最接地气的叙事方式,描绘出了“救死扶伤”的真实内涵。在她看来,急诊科的工作与万千行业没什么不同,只是一份职业,那些伟大、崇高和受人敬仰的赞美等,她并没有太多感受。可是,她又把“生命第一”的信念刻在骨子里,她所呈现的这份普通职业,的的确确崇高无比。

 

吴晓东主任,她的白衣铠甲下,是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精神密码,是“生命至上”的为民精神,她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,以坚定的医者情怀抒写滚烫人生。

 

当我们的生命旅途遭遇“无常”,庆幸有你!

向吴晓东主任致敬,向守护我们生命之旅光明灿烂的所有白衣战士致敬!